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交通部关于批准发布《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4 03:33:5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0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批准发布《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批准发布《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通知
1987年4月18日,交通部

兹批准《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实行。我部一九八二年(82)交公路字713号文公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同时废止。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希随时告我部公路工程定额站。

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对于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工程,可参照使用。
二、概算或修正概算是初步设计文件或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概算经批准后是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额、编制和安排基本建设计划、签订建设项目总包合同、实行基本建设包干、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和预算、考核设计经济合理性和建设成本及申请调拨材料的依据。设计单位应按不同的设计阶段编制概算和修正概算。在编制概算或修正概算中,应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建设条件,掌握各项基础资料,正确引用规定的定额、取费标准和工资单价、材料设备价格,按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编制,使概算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
以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其单项或单位工程的标底应在批准的总概算范围内。
三、预算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经审定后,按预算承发包的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投资包干和办理工程结算、实行经济核算和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预算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量和施工方法,按照规定的定额、取费标准和工资单价、材料设备预算价格按本办法的规定在开工前编制并报请标准。
以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施工图预算经审定后是编制工程标底的依据。
施工图预算是考核施工图设计经济合理性的依据。施工图设计应控制在标准的初步设计及其概算范围之内。如单位工程预算突破相应概算时,应分析原因,对施工图设计中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改,对其合理部分应在总概算投资范围内调整解决。
四、概算、预算均由设计单位负责编制。
对不实行设计招标的建设项目,如有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时,主管部门应指定主体设计单位负责统一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并汇编总概算;其他设计单位应负责编制所承担设计的单项或单位工程概算,对实行设计招标的建设项目,概算由中标单位负责编制。
五、根据干什么工程执行什么定额和取费标准的原则,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的工程费用中属于非公路专业的工程应执行有关专业部的直接费定额和相应的间接费定额,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执行所在地的地区统一直接费定额和相应的间接费定额,但其他费用应按公路工程其他费用项目划分及计算办法编制。
六、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制度,符合公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文件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是:符合规定、结合实际、经济合理、提交及时、不重不漏、计算正确、誉写端正清晰、装订整齐完善。
七、各设计、施工单位应加强基本建设经济管理工作,配备和充实概、预算专业人员,切实做好概、预算的编制、审查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把好“经济关”。概、预算专业人员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积累技术资料,参加设计和施工,以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使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有效地提高设计质量。

第二章 概、预算费用的组成
概、预算费用的组成如下:
|人工费
|材料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
|直接费|
| | |冬季施工增加费
| | |雨季施工增加费
| |其他直接费|
| |夜间施工增加费
| |流动施工津贴
| |
| |基本费率定额
|建筑安装| |施工管理费|
|工程费 | | |其他单项|主副食运费补贴
| | | |费率定额|职工探亲路费
| |间接费| |职工取暖补贴
| | | |临时设施费
| | | |劳保支出
| | |其他间接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 |施工技术装备费 |施工队伍调遣费
| |法定利润
| |税金
概、预算总金额|
|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
|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
| |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费
|
| |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 |建设单位管理费
|其他基本建设费用|研究试验费
| |勘察设计费
| |施工机构迁移费
| |供电贴费
| |设备、材料价差
|预留费用|物价上涨费
|预备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和勘察设计费两项费用,当两阶段或三阶段设计时,只在初步设计概算或技术设计修正概算中计列,施工图预算不列。若一阶段设计不编概算仅编施工图预算时,预算中应予计列。
预留费用仅在编制概算时计列,但实行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的工程,预算可列包干费。
两阶段或三阶段设计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不编列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预留费三项费用,其投资拨款按批准的概算或修正概算数额控制。

第三章 概、预算文件
第一节 概、预算编制说明
概、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写出编制说明,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应叙述的内容一般有:
一、建设项目设计资料的依据及有关文号,如根据设计任务书文号、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文号(编修正概算及预算时),根据何时的测设资料及比选方案进行编制的等等。
二、采用的定额、费用标准及工、料、机械台班单价的依据或来源,重要的补充定额及分析依据的详细说明。
三、与概、预算有关的委托书、协议书、会谈纪要的主要内容(或将抄件附后)。
四、总概、预算数额,人工、钢材、水泥、木料的总需要量情况,各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以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五、其他与概、预算有关但不能在表格中反映的事项。第二节 概、预算项目表
概、预算应按项目表的序列及内容编制,如实际出现的工程和费用项目与项目表不完全相符时,一、二、三部分和“项”的序号应保留不变,“目”、“节”可随需要增减,并按项目表的顺序以实际出现的“目”、“节”依次排列,不保留缺少的“目”、“节”的序号。如第二部分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在该项工程中不发生时,第三部分其他基本建设费用仍为第三部分。同样,路线工程第一部分第四项为隧道,第五项为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若路线中无隧道项目,但其序号仍保留,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仍为第五项。但如“目”或“节”发生这样情况时,可依次递补改变序号。路线建设项目中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辅道、支线,如工程规模较大时,也可按概、预算项目表单独编制建筑安装工程,然后将其概、预算建安工程总金额列入路线的总概、预算表中相应的项目内。
概、预算按一个建设项目(如一条路线或一座独立大、中桥)进行编制,如一条路线跨越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不同的施工系统、投资来源及施工招标的要求,必须分段或分部编制时,应分别编制,然后汇总编“总概(预)算汇总表”。
一、路线工程概(预)算项目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 |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 |公路公里 |
一 | | | 路 基 |公路公里 |
| 1 | | 土 方 | 立方米 |
| | 1 | 人工土方 | 立方米 |
| | 2 | 机械土方 | 立方米 |
| 2 | | 石 方 | 立方米 |
| | 1 | 人工石方 | 立方米 |
| | 2 | 机械石方 | 立方米 |
| 3 | | 纵向排水工程 | 米 | 预算也可按结构
| 4 | | 防护工程 | 公路公里 |分节
| | 1 | 挡土墙 | 立方米/米|
| | 2 | 驳 岸 | 立方米/米|
| | 3 | 护 坡 | 立方米/米|
| | 4 | 导流坝 | 立方米/处|
| | 5 | 石 笼 | 立方米/处|
| | 6 | …… | |
----------------------------------------------------------------------------------------
续上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 5 | | 特殊路基处理 | 公 里 |
| | 1 | 软土处理 | 公 里 |
| | 2 | …… | |
二 | | | 路面 | 公路公里 | 按面层类型及低
| 1 | | 泥结碎(砾)石路面 | 平方米 |级、中级、次高级,
| | | …… | |高级的顺序排列
| 3 | | 沥青混凝土路面 | 平方米 |
| | 1 |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 | 平方米 |
| | 2 | 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 | 平方米 |
三 | | | 桥梁涵洞 | 公路公里|
| 1 | | 漫水工程 | 米/处 |
| | 1 | 过水路面 | 米/处 |
| | 2 | 混合式过水路面 | 米/处 |
| 2 | | 涵 洞 | 米/道 | 按结构类型分节
| | 1 | 钢筋混凝土管涵 | 米/道 |
| | 2 | 石盖板涵 | 米/道 |
| | 3 | ……… | |
| 3 | | 小 桥 | 米/座 | 按结构类型分节
| | 1 | 石 拱 桥 | 米/座 |
| | 2 | 钢筋混凝土板桥 | 米/座 |
| | 3 | ……… | |
| 4 | | 中 桥 | 米/座 | 概算按结构类型
| | 1 |钢筋混凝土梁桥或××中桥 | 米/座 | 或桥名分节预算
| | 2 | 双曲拱桥或××中桥 | 米/座 | 按桥名分节
| 5 | | 大 桥 | 米/座 | 按桥名分节
| | 1 | ××大桥 | 米 |
| | 2 | ××大桥 | 米 |
| | | ……… | |
四 | | | 隧 道 | 公路公里 |
| 1 | | 土质隧道 | 米 |
| 2 | | 石质隧道 | 米 |
| 3 | | 明 洞 | 米 |
| 4 | | 半 隧 道 | 米 |
五 | 1 | | 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 | 公路公里 |
| | | 清除场地 | 公路公里 |
----------------------------------------------------------------------------------------
续上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 | 1 | 伐树、挖根、除草 | 公路公里 |
| | 2 | 平整场地 | 平方米 | 概算不列
| | 3 | 开挖盖山土、石 | 立方米 |
| 2 | | 拆迁建筑物、构筑物 | |
| | 1 | 拆除旧构造物 | 立方米 | 拆旧木桥单位为
| | | | |“米”
| | 2 | 改移水渠 | 米 |
| | 3 | ……… | |
| 3 | | 平面交叉道 | 处 |
| | 1 |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 处 |
| | 2 |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 | 处 |
| | 3 | 公路与大车道平面交叉 | 处 |
| 4 | | 互通式立体交叉 | 处 | 按互通式立体交
| | 1 | ××互通式立体交叉 | 处 |叉名分节
| | 2 | ××互通式立体交叉 | 处 |
| 5 | |公路与公路分离式立体交叉 | 处 |
| 6 | |公路与铁路分离式立体交叉 | 处 |
| | 1 | ××公路与铁路交叉 | 处 | 按地名分
| | 2 | ……… | 处 |
| 7 | | 通道 | 处 |
| | 1 | 钢筋混凝土箱涵 | 处 | 按结构类型分节
| | 2 | 钢筋混凝土板桥 | 处 |
| | 3 | ……… | 处 |
| 8 | | 管理与养护设施 | 公路公里 |
| | 1 | 收费站 | 个 |
| | 2 | 管理站 | 个 |
| | 3 | 通讯系统 | 公里 |
| | 4 | 监控系统 | 公里 |
| | 5 | 供电系统 | 公里 |
| | 6 | 管理养护房屋 | 平方米 |
| | 7 |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 | 块 |
| | 8 | ……… | |
| 9 | | 安全设施 | 公路公里 |
| | 1 | 公路标线 | 公里 |
| | 2 | 钢筋混凝土反光导向柱 | 根 |
----------------------------------------------------------------------------------------
续上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 | 3 | 分隔带防护栏 | 公里 |
| | 4 | 防护网 | 公里 |
| | 5 | 钢筋混凝土护栏 | 米 |
| | 6 | 石砌护柱 | 立方米/米|
| | 7 | 钢筋混凝土护柱 | 根/米 |
| | 8 | ……… | |
|10 | | 服务设施 | 公路公里 |
| | 1 | 各类标志牌 | 块 |
| | 2 | 汽车停靠站 | 处 |
| | 3 | 加油站 | 处 |
| | 4 | 停车场 | 处 |
| | 5 | ……… | |
|11 | | 环境保护工程 | 处 |
| | | | |
| | 1 | 绿化工程 | 公里 | 按附录六计算
| | 2 | ……… | |
|12 | | 悬出路台 | 米/处 |
|13 | | 渡口码头 | 处 |
|14 | | 改河工程 | 立方米 |
|15 | | 辅道工程 | 公里 |
|16 | | 支线工程 | 公里 |
|17 | | 公路交工前养护费 | 公里 | 按附录四计算
|18 | | 养路备用材料费 | 公里 | 按附录五计算
六 | | | 临时工程 | 公路公里 |
| 1 | | 临时轨道铺设 | 公里 |
| 2 | | 便 道 | 公里 | 人行便道除外
| 3 | | 便 桥 | 米/座 | 指汽车便桥及工
| 4 | | 临时电力线路 | 公里 |作便桥
| 5 | | 临时电讯线路 | 公里 | 不包括广播线
七 | | | 施工技术装备费 | 公路公里 |
八 | | | 法定利润 | 公路公里 |
九 | | | 税 金 | 公路公里 |
| | |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器具 | |
| | | 购置费 | 公路公里 |
----------------------------------------------------------------------------------------
续上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一 | | | 设备购置 | 公路公里 |
| 1 | | 需安装的设备 | 公路公里 |
| 2 | | 不需安装的设备 | 公路公里 |
二 | | | 工具、器具购置 | 公路公里 |
三 | | | 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 | 公路公里 |
| | |第三部分 其他基本建设费 | 公路公里 |
| | | 用 | |
一 | | | 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 | 公路公里 |
| | | 置补助费 | |
二 | | | 建设单位管理费 | 公路公里 |
三 | | | 研究试验费 | 公路公里 |
四 | | | 勘察设计费 | 公路公里 |
五 | | | 施工机构迁移费 | 公路公里 |
六 | | | 供电贴费 | 公路公里 |
| | |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 | 公路公里 |
| | | 合计 | |
| | | 预留费用 | 元 |
| | | 1.设备、材料价差 | 元 |
| | | 2.物价上涨费 | 元 |
| | | 3.预备费 | 元 | 预算实行包干时
| | | 概(预)算总金额 | 元 |列系数包干费
| | | 其中:回收金额 | 元 |
| | | 公路基本造价 | 公路公里 |
----------------------------------------------------------------------------------------
二、独立大中桥工程概(预)算项目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 |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 | 桥长米 |
一 | | | 桥头引道 | 桥长米 |
| 1 | | 路基土(石)方 | 立方米 |按土、石方分节
| 2 | | 路 面 | 平方米 |
| 3 | | 桥梁涵洞 |米/座(道)| 涵洞为道
| 4 | | ……… | |
----------------------------------------------------------------------------------------
续上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二 | | | 基 础 | 桥长米 |
| 1 | | 围 堰 | 米 |
| 2 | | 筑 岛 | 立方米 |
| 3 | | 天然基础 | 座 |
| 4 | | 桩基础 | 座 |
| 5 | | 沉 井 | 座 |
三 | | | 下部构造 | 桥长米 |
| 1 | | 桥 台 |立方米/座 | 按结构类型分节
| 2 | | 桥 墩 |立方米/座 | 按结构类型分节
| 3 | | ……… | |
四 | | | 上部构造 | 桥长米 |
| 1 | | 行车道系 |立方米/米 | 按结构或跨度分列
| | 1 | 梁式体系 |立方米/米 | 按结构或跨度分列
| | 2 | 拱式体系 |立方米/米 |
| | 3 | 悬挂体系 | 延米 |
| 2 | | 桥面铺装 |立方米/米 |
| 3 | | 人行道系 |立方米/米 |
五 | | | 调治及其他工程 | 桥长米 |
| 1 | | 河床整治 | 立方米 |
| 2 | | 导流坝 |立方米/处 |
| 3 | | 驳 岸 |立方米/米 |
| 4 | | 护 坡 |立方米/米 |
| 5 | | 看桥房及岗亭 | 平方米 |
| 6 | | 环境保护工程 | 处 |
| 7 | | 其他设施 | 桥长米 |
| 8 | | 清除场地 | 桥长米 | 参照路线项目分节
| 9 | | 拆迁建筑物、构筑物 | 桥长米 | 参照路线项目分节
六 | | | 临时工程 | 桥长米 |
| 1 | | 临时轨道铺设 | 公里 |
| 2 | | 便 道 | 公里 | 人行便道除外
| 3 | | 便 桥 | 米/座 | 指汽车便桥及工
| 4 | | 临时电力线路 | 公里 |作便桥
| 5 | | 临时电讯线路 | 公里 | 不包括广播线路
----------------------------------------------------------------------------------------
续上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备 注
------|------|------|------------------------------|------------|------------------
七 | | | 施工技术装备费 | 桥长米 |
八 | | | 法定利润 | 桥长米 |
九 | | | 税 金 | 桥长米 |
| | |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器具 | |
| | | 购置费 | 桥长米 |
一 | | | 设备购置 | 桥长米 |
二 | | | 工具、器具购置 | 桥长米 |
三 | | | 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 | 桥长米 |
| | |第三部分 其他基本建设费 | 桥长米 |
| | | 用 | |
一 | | | 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 | 桥长米 |
| | | 补助费 | 桥长米 |
二 | | | 建设单位管理费 | 桥长米 |
三 | | | 勘察设计费 | 桥长米 |
四 | | | 研究试验费 | 桥长米 |
五 | | | 施工机构迁移费 | 桥长米 |
六 | | | 供电贴费 | 桥长米 |
| | |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 桥长米 |
| | | 预留费用 | 元 |
| | | 1.设备、材料价差 | 元 |
| | | 2.物价上涨费 | 元 |
| | | 3.预备费 | 元 | 预算实行包干时
| | | 概(预)算总金额 | 元 | 列系数包干费
| | | 其中:回收金额 | 元 |
| | | 桥梁基本造价 | 桥长米 |
----------------------------------------------------------------------------------------
第三节 概、预算文件组成
一、概、预算文件组成
|编制说明
|总概(预)算汇总表(01--1表)
|总概(预)算表(01表)
|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02表)
甲组文件|工程概(预)算表(03表)
|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综合费率计算表(04表)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计算表(05表)
|其他基本建设费用及回收金额计算表(06表)
|单价汇总表(07表)
|分项工程概(预)算表(08表)
|材料预算单价计算表(09表)
乙组文件|自采材料料场价格计算表(10表)
|机械台班单价计算表(11表)
|辅助生产工、料、机械台班数量表(12表)

甲组文件应复制较多份数,供分送审批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乙组文件只送审批单位和建设项目未实行招标的施工单位。乙组文件表式征得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同意后,结合实际情况允许变动或增加某些计算过渡表式。不需要分段汇总的可不编总概(预)算汇总表。概(预)算文件组成关系图见下页。
二、概(预)算表格
概、预算表格式附后,其中概、预算相同的表式,在印制表格时,应将概算表与预算表分别印制。
概、预算文件组成关系图
10表 ------
12表------ -------------------------- | |
|辅|——|自采材料料场价格计算表|——|机|11
|助| -------------------------- |械| 表
|生| | 09表 |台|
|产| -------------------------- |班|
|工| | 材料预算单价计算表 |——|单|
|、| -------------------------- |价|
|料|—— | 07表 |计|
|、| -------------------------- |算|
|机| | 工、料、机单价汇总表|——|表|
|数| -------------------------- | |
|量| | 03表 ——------
|表| -------------------------- 04表
------ | 分项工程概(预)算表| ----------------------------
| -------------------------- | 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综 |
02表------ | 03表 | 合费率计算表 |
|人| --------------------------——----------------------------
|工| | 工程概(预)算表 |(安装) ------
|、| -------------------------- |设|
|主| | 06表 |备|05
|要| -------------------------- |、|表
|材| |其他基本建设费用及回收| |工|
|料| | 金额计算表表 | |具|
|、| -------------------------- |器|
|机| | 01表 |具|
|械| -------------------------- |、|
|台| | 总概(预)算表 |—— |购|
|班| -------------------------- |置|
|数| | 01--1表 |计|
|量| -------------------------- |算|
|汇| | 总概(预)算汇总表 |—————|表|
|总| -------------------------- ------
|表| |
------ --------------------------
| 编 制 说 明 |
--------------------------
总概(预)算汇总表
建设名称 第 页共 页 01--1表
----------------------------------------------------------------------------------------
| | | | 概(预)算金额(元) |
项 次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总数量 |------------------------------|
| | | | |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经济 | 各项费用 |
| | 备 注
指 标 | 比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负责人 编 制
总 概 (预) 算 表
建设名称
编制范围 第 页共 页 01表
----------------------------------------------------------------------------------------------------------------------
| | | | | |概(预)算 | 技术经 | 各项费用 |
项 | 目 | 节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数 量 |金 额 | | | 备 注
| | | | | | (元) | 济指标 | 比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负责人 编 制
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
建设名称
编制范围 第 页共 页 02表
--------------------------------------------------
| | | |
序 号 | 规格名称 | 单 位 | 总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 项 统 计 | 场外运输损耗
----------------------------------------------------------------------|------------------
| | | | | | | | | % | 数 量
------|------|------|------|------|------|------|------|------|------|----------

不分页显示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正)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1月9日唐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3年4月28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1997年6月25日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 1997年9月3日河
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建设,必须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 城市规划区系指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区域。包括市区、县(市)城、建制镇、工矿区和国有农场。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依法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区图则,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文献,并报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城市规划的编制,必须进行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和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坚持确立城市中心地位、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布局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批准程序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进行局部调整和重大变更的,须依法报有关机关备案或审批。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各区的规划管理部门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县(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七条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市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贯彻执行城市总体规划,负责组织和审查建设项目的选址,参与国土和区域规划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城市土地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三)受城市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编制城市规划,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和勘察测绘工作。
(四)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规划的方针、法规、规章。负责城市政府交办的城市各项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
(五)查处有关城市规划的违法案件。
第八条 设计单位必须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对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工程,各有关管理部门不准办理施工手续。
第九条 按城市规划确定建设的城市新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十条 按城市规划确定改造的城市旧区,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造的原则,实行综合开发,成片建设,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没有改造规划的城市旧区不准搞新的建设。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

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 需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按下列程序办理: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议书和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出项目初步
选址建议书,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选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选址做进一步审查后,核发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在二年内有效,逾期需重新办理选址申请。
第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文件及有关资料,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手续,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线,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到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办理申请用地手续。
第十四条 各项建设占用已迁村庄旧址、已征采煤塌陷波及地,按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或定点,应遵守国家和省、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严禁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城市居住区内建设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建设项目。
第十六条 城市规划确定需要保留或预留的道路、广场、绿地、人防设施、地震监测设施、永久性测量标志、高压供电走廊、邮电通讯线路等设施用地、文化体育场地、水利工程和人防工程安全范围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以及其他国家禁止占用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侵占和改变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须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七条 经国家和省、市政府公布的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文物古迹等,其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共同确定,严格管理。
第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开发矿产资源,进行挖取砂石、土方和回填坑塘、河渠等改变地貌的活动,必须服从规划管理,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进行上述活动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
第十九条 各项建设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发给临时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后,方可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占地审批手续。临时用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经批准的临时建设用地,不准建永久性工程。
第二十条 与建设用地相邻的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美化工程用地;道路两侧、自红线起所退留的土地,建设用地单位必须同时办理征占地审批手续,无偿转交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做为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化美化工程用地。
第二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决定调整土地,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二十二条 征而不用、多征少用闲置超过二年的土地,搬迁单位的土地,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核减用地,土地管理部门收回土地使用权,另行规划建设。
第二十三条 个人自建住宅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由自建主管部门统一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 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后,还必须凭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土地使用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工程规划申请书,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及施工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
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它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建设工程开工前,应按规划设计要求放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有关部门验线。基础及隐蔽工程完工后进行复验。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图。
第二十五条 各项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交纳规划管理费等有关费用。
第二十六条 新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根据城市规划要求进行环境绿化设计,并做为竣工验收的内容。
城市道路两侧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种植行道树;商业中心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周围,应开辟广场绿地和街心绿地。
第二十七条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统一。
各区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已建成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区属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以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管理工作。
各县(市)、国有农场、工矿区内按市政府规定限额以上或对环境污染较重的建设工程,由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提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限额以下工程由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临时建设工程要从严掌握,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要规定二年以下的使用期限,使用期满或在使用期间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时,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无条件拆除,恢复原貌。延期使用的须在期满前两个月向原批准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新建、改建的街区和地段,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建设规划和拆迁决定,不得阻拦和影响建设工作。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管理有关人员,可进入工程现场,检查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有权劝阻或制止违法行为,被检查者应接受检查并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业务秘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违法用地:
(一)未领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未领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取得临时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
(二)擅自变更批准的规划用地位置或改变用地范围、用途的建设用地。
(三)搬迁新址已建成,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占用原址不交的。
(四)临时用地逾期不交或改变用途的。
(五)其它违反本条例第二章规定而占用土地的。
第三十二条 对违法用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已形成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按违法建设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违法建设:
(一)未领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
(二)未按批准的工程设计施工或改变用途的建设工程。
(三)临时建设工程建成永久性工程或逾期不拆的。
(四)其它违反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建设工程。
第三十四条 对违法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对影响城市规划,但还可以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建设的性质、后果,在作出上款处理的同时,可以对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分别处以罚款,其总额不超过土建工程费用总额的10%。
对违法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由其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罚款从企业留利或者经费包干中支付。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对个人的罚款,必须由本人负担。
罚款上交同级财政部门。
第三十五条 违法建设处罚决定不作为补办建设工程审批手续的依据。凡属结案处理同意保留使用的违法建设工程,应按规定补交有关费用,在房屋产权登记时,注明违法面积、位置和结案内容,国家征占用时不予补偿和安置。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
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阻碍城市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各级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各项建设”系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所从事的一切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即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市政公用设施,交通、通讯、电力、人防设施,绿化美化工程,防灾工程以及塌陷区和河湖水系整治、集贸市场、广告牌等工程。
为完成上述建设工程或因其它需要而进行的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管线或其它设施的建设。
第四十条 未设镇建制的工矿区居民点、休养区、疗养区、风景旅游区和各类开发区,依照本条例进行规划和管理。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正案

(1997年6月25日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7年9月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1997年9月10日公布)

修正案
一、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各项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交纳规划管理费等有关费用。”
二、第三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对违法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影响城市规划,但还可以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三、第三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对违法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由其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第三十四条第四款修改为:“罚款从企业留利或者经费包干中支付。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1997年9月3日
  【内容提要】结婚是人生大事,离婚更是人生重要的事,做为一个家庭的解体,由此而带来的经济上的问题显然是无法回避的,人们在争着对于现有的财产进行分割而绞尽脑汁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应承担的债务加以重视,否则会遇到更多的麻烦。目前,对于离婚时涉及到的债务承担的问题是很多的。离婚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假借离婚逃避债务,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通过制造虚假债务,多占财产、化解个人债务,侵害婚姻无过错方利益等情况却屡见不鲜。对于离婚案件中债务的处理,一直以来是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难题。这难题不仅仅是当事人举证、取证难度大,法官认证、判决的难度也大。《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偿还;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这条规定难以运作:审判实践中对“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难以认定,难以取证。主张是夫妻共同债务或主张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也难以举证,最后导致法院判决难。如何用共同财产清偿共同债务,离婚时共同财产一般价值很低,甚至无价值,如果用这些财产抵偿债务,分明是帮助离婚当事人销售旧财产,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如果通过迫卖、变卖程序,诉讼成本将加大。“由双方协议偿还”,很容易让当事人钻法律空子,使债务归一方,另一方不承担偿还义务。如果承担偿还义务的一方不具备偿还能力,就更加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由人民法院判决偿还,容易导致债权人申诉,认为法院以审判权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难以实现,这些都是难题。本文试图对离婚案件当中关于债务问题处理难的成因、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对策、司法救助的分析。本文共9895字。
  【关键词】离婚案件债务处理难危害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快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们的思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式下给我们的审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离婚案件一直是我们民事审判工作中的普遍问题也是重点问题,其中债务处理,一直是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难点。这难点不仅仅是当事人举证、取证难度大,法官认证、判决难度也大,尤其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的规定还不尽统一,严重地影响审判实务,这是最大的难题。下面就离婚债务处理难的成因、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对策、司法救助作如下分析:   一、法条间的冲突原因。
  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第2款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债的关系中有权利要求另一方(债务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是特定的,只有该特定的权利主体才有权要求义务主体履行约定的义务。债的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1]在债的关系中,债务人是特定的,只有该义务主体才必须向债权人承担交付财产、提供劳务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即债权人虽然有到期主张债权的权力,债务人亦有在债务未到期之前不履行给付义务的权力。
  债权转让:指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债权移转于第三人。
  如果是发生了一个债务的转让的话,那么必须要符合债务转让的程序。这个债务转让有什么程序呢?就是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的债务转让的程序,首先必须要转让和受让人之间有一个转让的合同,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转让的时候必须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就是债务人必须明确向债权人请求,问他同不同意。为什么在债务转让的情况下,必须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呢?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协议的时候,债权人是基于对债务人的了解才和他订约的,但是现在债务人把债务转让给其他人,其他人是不是能向债权人履行合同,债权人根本不清楚啊。如果你没有取得我的同意,就随便将债务转让的话,那新的受让人究竟是张三还是李四我根本不清楚,他究竟有没有钱还,他能不能履行义务我也一无所知。最后你转让出去以后,我的债权怎么能够得到保障呢?所以从保障债权的角度出发,任何国家的法律都要求在债务转让的情况下都要取得债权人的明确同意。原则上讲,还必须是原来的债务人向债权人提出,要求取得他的同意,这样我们才说完成了一个债务转让的程序。[2]
  离婚案件当中对债务的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当事人为各自不同的目的给法院的审理设置困难。
  1、离婚当事人双方均不提供有外债。这种当事人往往负债较多,且多是共同债务,双方合意不举债,目的是逃避债务,使债权人无法追要。2、一方提出有共同债务,另一方否认有债务。这种往往是夫妻一方有过错导致的离婚,或者有过错方要求离婚,无过错方明知有债,却不承认有债,导致法院认证难。3、一方认为是共同债务,另一方认为是举债方个人债务。这种情况往往是借债人要求离婚,另一方为了多得财产,而不承认是共同债务。4、一方或双方搞假债务。虚假的债权人多半属造假当事人的近亲属。目的使法院无法质证、认证,从而侵占对方应得财产的份额。5、一方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挥霍所负的债务,称是共同债务。这种当事人主要掌握了对方没有证据证明是个人债务而为的。6、一方主动承担全部债务并放弃其他财产分割。这种心态的当事人多为假离婚,真逃债。让一方占有全部财产,带着子女过舒坦日子,自己一无所有,企图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3]
  三、个别法条指导实践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长期以来,我国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的财产问题时,不仅分割夫妻的共同财产,还审理夫妻双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所负的对外债务问题,在离婚判决中确定债务的多少,划分各自清偿的份额。但是,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有违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且有损判决的严肃性;从实体法的角度来看,有违债务清偿的基本原理,既侵害了债务人的利益更侵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务与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债务并不意味着有责任。债务人会由于许多事实原因或法律上的权利原因而无须清偿债务,如债权人的放弃、诉讼时效的超过等,在这些情况下,人民法院如何令夫妻连带清偿共同债务呢?既然将夫妻共同债务规定为连带债务,那么作为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清偿债务,也可以两人要求清偿债务,而法院若将债务在夫妻之间进行按份分配,不仅有违不告不理的诉讼法原则,而且剥夺了债权人的选择权。笔者认为,如果说离婚夫妻对债务分担的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尚可以成立,那么,人民法院以判决的方式在离婚夫妻之间分配债务,显然也是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这是国家司法权侵犯当事人私益的侵权行为。再说,如果所确认的债权债务关系或债务数额尚存争议,法院裁判文书的严肃性何在?司法权威何在?就以上观点作以下祥细论述:
  (一)在程序上违背了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
  在审判实践当中离婚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存在,只要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无论双方婚姻关系是否存在,双方对该类债务均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所以,这类债务仍属于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既然如此,根据民事诉讼法,有权对此债务提出清偿要求的只有债权人。在债权人没有提出请求的情况下,法院应是无权启动程序的。而且,在离婚诉讼中,即使离婚当事人主动提出法院来处理,其请求一般也仅限于对该笔的债务份额承担问题。我国民事诉讼不承认债权人等第三人在离婚诉讼中的法律意义上的第三人地位,无论是有独立第三人还是无独立第三人都不承认。只是在审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分割财产案中,认可有婚姻关系的另一方参与直接参与到此类诉讼中。但是,这实际上不属于离婚诉讼的范畴。所以,在此情况下,在债权人最多只能作为证人的情况下,却做出与债权人有关的判决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而且判决中的债务何时清偿不明确,根本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对于债权人没有意义。而且对于夫妻双方意义也很有限。在离婚诉讼中,涉及审理夫妻共同债务,不仅要有个认定问题,还有个审查问题,大量的调查、举证、审查会使离婚诉讼久拖不决。因为夫妻共同债务不单单是以一张借条形式表现的。像这类案件,法院应一律由债权人另案起诉。在另案中,对于连带及内部追偿做出判决或调解。[4]既提高了离婚诉讼的效率,也使案件清晰简单明了。
  (二)生效的法律文书的不可执行性对民事调解、裁定、判决的严肃性、权威性的损害。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债务,判决中一般在分份额之后,为保“万无一失”再加上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清偿等等。这样的判决逻辑上混乱,法理上糊涂。既然是夫妻共同债务,就应该不分份额地清偿。既然法院判决已经将连带责任分成了按份责任,对于一切人当然都具有既判力,包括债权人。为了自圆其说,有些提出这个判决在责任上是对内对外两个部分,这些都是说不通的。连带债务的内部求偿权问题是另一个问题,在根本未对债权人实际清偿的情况下,不应该存在内部求偿分份额的问题。对于内部求偿是一般地等分责任还是分份额承担责任,也都应该是另诉中才能解决的问题。
  (三)离婚案件当中债务的审理不符合诉的合并理论。
  离婚案件属于当事人身份关系诉讼,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法院仅应当处理夫妻之间的身份关系,附带处理子女抚养与夫妻财产分割问题。而处理夫妻债务问题时,必然涉及债权人的利益,法院的裁判不应当影响案外人的权利。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乃诉的合并,其合并于离婚之诉,且从属于离婚之诉。如果将夫妻共同债务一并处理,将不属于诉的合并,因为其依据的是债权人与离婚夫妻之间的债的法律关系,乃不同主体间的另一法律关系,若强行处理,不仅有违私法自治原则,而且也不符合诉讼法上的诉的合并理论。
  (四)从实体法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前段的规定违反了期限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前段的规定违背了有关债务清偿的理论,笔者认为侵犯了作为债务人的夫妻双方的权益。该条分为两段,前段规定了离婚夫妇对原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的清偿时间,即离婚时应当清偿。后段规定了离婚夫妇对共同债务的清偿办法,即在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没有共同财产的情况下,首先协议清偿;协议不成,则由法院判决。然而,前段规定债务的清偿时间,有违背债务清偿期限的理论之嫌。根据债务清偿的原理,债务的清偿时间主要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约定,当还债的期限没有到来时,债务人有权拒绝债权人要求还债的请求,可以说期限是债务人的权利,被称为期限的利益。除非债务人主动放弃这种权利,提前还债,但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此乃期限利益的放弃。另一方面,在债务人丧失信用的某种事实发生的情况下,债务人则不得主张自己所拥有的期限的利益,应当立刻清偿债务,此乃期限利益的丧失。法院未争求任何人的意见主观地判决离婚双方清偿债务,侵害了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的利益。[5]
  (五)、法条规定可操作性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偿还;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这条规定难以运作:1、审判实践中对“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难以认定,难以取证。主张是夫妻共同债务或主张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也难以举证,最后导致法院判决难。2、如何用共同财产清偿共同债务,这个在审判实践当中就更难操作了,离婚时共同财产一般价值很低,甚至无价值,如果用这些财产抵偿债务,债权人是否同意,其做法如债权人不同意即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3、“由双方协议偿还”,很容易让当事人钻法律空子,使债务归一方,另一方不承担偿还义务。如果承担偿还义务的一方不具备偿还能力,就更加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4、由人民法院判决偿还,容易导致债权人申诉,认为法院以审判权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难以实现。《婚姻法》第四十一条与《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相悖。在离婚时协商将债务由另一方还,或法院判决由另一方还,是否征得了债权人同意?若没征得债权人同意,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立法原意。它的原意就是要求债务转移必须具备四个要件。首先,原债务人与新债务人之间自愿达成债务转移合同或协议,而不是法院的判决书。其二,必须征得债权人同意,而不是债权人之外的人的随意协定。其三,必须有合法的债务存在,而不是无中生有的伪造的债务,更不是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其四,所承担的债务依法可以转移。不具有可转移性的债务,就不能转移给他人,必须由原债务人履行。这四个条件是债务转移的必备条件,若按这些要求转移债务,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就难以运作。不但离婚双方当事人无权协议分摊债务,而且法院也不能以审判权迫使离婚双方债务转移。
  四、由于以上原因对审判实践产生的危害。
  1、当事人双方不举债,法官就不审。本着民事审判的原则是不告不理,当事人不举债就按没有债务处理。导致漏判情况的发生。2、当事人不举债或认为无债,应加判“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有的法官认为不加判该项内容,当事人上诉再举债就可能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债权人申诉时就会引起离婚案件再审的被动局面。因此,加判该项内容,意在能保证“万无一失”。使法官无依据加判项。3、一方认为所负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另一方无充分证据证明没有用于共同生活的,应认定是共同债务;负债方承认不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就判负债方个人偿还。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负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证据无法取得,尤其小额负债更无法查验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加之离婚时,夫妻矛盾已到缰化状态,双方对负债用途的陈述更难以置信。因此使法官在判决上难以把握,导致按事实裁判的少而按证据裁判的多的后果。4、不管负债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还是一方个人所用,均不作分割。有的法官认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债务的转移要征得债权人同意。如果把一方负债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并将债务分给另一方承担,是否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在我国大部分家庭主宰家庭财政的是夫或妻一方,借债往往由掌管家庭财政的人多次经办,债权人也凭着他(她)有一定信誉,才借给他(她)的。离婚时,一旦把债务分给另一方,就可能出现债权落空。即使把财产抵作清偿债务分割给另一方,谁来保证这些财产就能用于还债。有的当事人把财产变卖后一走了之,下落不明;有的变卖后资金挥霍,穷困无比。而当初的借债人凭自己的专长、职业、经济收入,完全有能力还债,却被法院判决只偿还部分债务。另外,有的离婚当事人举债无证据,怎么能认定是否负债?当事人离婚时往往债权人不知道,怎可能征得债权人同意?因此,法官不能以审判权驳夺债权人的权利。只有待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再予以确认是否属夫妻共同债务。把该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5、一方主张负债,另一方认为不负债,对双方意见均不支持。持该观点的法官认为,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常常会以欠自己近亲属的债来编造债务,另一方也常常以夫妻矛盾恶化而拒不认债。法官对这些债务也无法查实。因此,处理时以不支持为上策,仍然把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待债权人主张权利时,法院再认定是否负债,是否属夫妻共同债务。6、离婚判决未对债务进行处理,判决生效后,债权人主张债务人是夫妻双方或一方,且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有的法院将原判决撤销,就财产部分进行再审。认为,原判对债务事实认定不清,导致其它财产分割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应撤销原判决的财产分割部分,进行再审。7、从实务的角度看,离婚诉讼中,夫妻债务的种类、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一般较为复杂,债权债务数量也往往较多,若有争议,法院要查清当事人所负的真正债务难度较大。这样,就会耽误对离婚请求的处理,本应当及时解除的死亡婚姻,会因法院对夫妻债务的调查和处理而拖延下来。同时,要求离婚的一方当事人,可能会为了早日摆脱痛苦的婚姻而迁就另一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承诺不该承担的债务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这不仅损害了一方当事人的权益,而且也对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了损害。
  五、因此我们在处理离婚债务时应采用以下对策:
  (一)双方均认可的共同债务,经债权人同意后,方可由双方协商清偿或以共同财产清偿。当债务清偿终了后,履行清偿义务较多的一方可依法向履行清偿义务少的一方进行分责追偿。法院在审理追偿之诉时应充分考虑离婚时财产分割、子女抚育以及离婚后经济状况、给付能力等情况,注重调解,适度判决。
  (二)一方不认同是共同债务的,法院不宜在离婚诉讼中确认是否是共同债务。应待债权人起诉时,由债权人主张。只有当债权人主张是离婚双方共同债务或一方债务,离婚双方或一方反对时,法院再行确定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这样做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也不致无辜地加重离婚当事人一方的负担,同时更加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三)离婚案件审理中,债权人向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主张债权的,法院应中止离婚案件的审理,先行审理债务案件,待债务案件终结后,再恢复离婚案件的审理。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债权人在债务人离婚前实现债权,防止离婚当事人分完财产逃避债务。同时也有利于查清夫妻债务,更合理地分割夫妻财产。
  (四)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权人已诉一方债务,但在离婚时仍未偿还的,已确定是夫妻共同债务,仍由双方共同偿还,不再参与分割。
  (五)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负担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处理依据,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法院则可在裁判文书或调解书中载明,以便为当事人留下行使追偿权的证据。但这种协商一致的内容不能对抗债权人,但当事人对于债务负担协商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并不应主动确认其共同债务的数额,甚至还对债务负担进行份额分配,而应当留待债权人自己主张时再行解决。调解、裁定、判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应当记录在生效的法律文书上,但不在主文上体现,即不可在判项上体现。但可在查明事实部分载明,以便日后作为依据。
  (六)对双方均不举债的。要查明离婚目的,实行债务担保制度。
  夫妻双方不管是到婚姻登记机关协商离婚,还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婚姻登记机关与法院首先都应该查明他们离婚的目的。特别是婚姻登记机关更应查明夫妻离婚的目的。因为,法律规定在婚姻登记机关,夫妻双方只要自愿离婚,并协商好了对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等问题,便可领到离婚证。如果婚姻登记机关不查明夫妻双方离婚的内在目的,这很容易让那些有心借离婚逃避债务的人钻空子。婚姻登记机关只有在有确切证据证明离婚双方不是为逃债而离婚,且符合离婚的其他条件,才可发给离婚证。这些证据可以由婚姻登记机关自行去调查、访问离婚双方所在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和其他熟悉情况的人,由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证明。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或无法证明不是为逃债而离婚的情况下,双方坚持要离婚,又未申报债务的,婚姻登记机关应责令他们提供债务担保人(债务担保人应有一定财产且必须出具书面担保书)。如果夫妻双方离婚后,发现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负有债务或存在个人债务,债权人主张债权要求他们偿还时,而离婚夫妻因离婚原因无法偿还,担保人对该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如果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查明离婚双方的确是为逃避债务而离婚的,婚姻登记机关应不予办理离婚手续。人民法院则应判决不准离婚,并给予民事制裁。
  (七)夫妻双方的债务分担应征询债权人意见。
  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夫妻债务分担问题时,一般是先由夫妻双方协商对债务的分担,然后法院加以确认,协商不成时,再由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财产状况判决。这种做法,不管是当事人双方协商还是法院判决,都将损害债权人的权利。所以,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夫妻共同债务或转移单方债务时,应通知债权人到场,征询他们的意见。这样对离婚后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承担人清偿债务时,可以减少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六、我国法律对此方面的司法救助有:
  (一)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二)》,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解释清楚地说明,人民法院对夫妻财产所作的分割处理,不影响债权人向夫妻双方主张债权。但对夫妻债务作出处理是否影响债权人向夫妻双方主张债权,就没有明确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由此可见,夫或妻有将财产约定之内容告知债权人的义务,否则其债务仍及于夫妻二人。这样规定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关于“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的精神是一致的,体现了民法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既能保护夫妻的合法财产权益,又能维护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也同时留给我们一些遗憾,如:在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中,对于夫妻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及债务清偿责任等可否约定未予明确规定,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往往有可能侵害夫妻一方本人或该方的债权人的利益。因为夫妻共同生活,彼此之间互有日常家事代理权,故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也可能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再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未规定责任形式。实务上仅是依据民法上的理论而进行的推导,从而认为夫妻应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却并无婚姻法上的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原理,离婚时夫妻对共同债务协议分别负担的,也应当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总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成了法院在离婚诉讼中审理共同债务的依据。但是,笔者认为在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情况下,结合司法实践,目前法院审理夫妻共同债务是不适当的,见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进行修改。针对离婚案件的主体而言,离婚案件的主体是相对特定的,即具有法定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即离婚诉讼与他人(即第三人)无直接利害关系。但是,从大多数离婚诉讼案件可以看到,其所需要解决的客体方面,就不仅仅是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解除与否,同时也直接涉及到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如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享有的债权所负的债务,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有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这就涉及到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所负债务的处分问题。如离婚诉讼前系男方向第三人出具借款手续,而离婚时经男女双方协商或人民法院裁判由女方负责归还,他们手中所持有的是经法院裁判的生效法律文书。这样,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能提出的证据只能是男方(或女方)出具的原始借据,而由于债权人没有参与诉讼而没有取得债务转移的法律上的依据(即法律文书)而向男方(或女方)追索债权,或债权人初衷是基于对男方的信任而出借,诉讼后未经其同意将其债务转移至他人,对于债务人而言,承担债务具有法律所确定的义务,而对于债权人却难免有强人所难之嫌。又如家庭共有财产的分割,男女双方除处分自己的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无干涉外,在处理家庭共有财产时,则不仅仅是男女双方可以作出最终处分的,而其他财产所有人对自己份额部份财产所有权的处分也应当由自己主张。也就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均应由相对的权利人提出主张最终作出处分,而不应该由离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进行自由协商或人民法院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诉讼而居中裁判。反之,则明显侵害了其他相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悖于法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势必造成一些离婚当事人规避法律,混淆视听的行为发生。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的弊端。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肖燕《债权法》浙江大学出版社
  [2]王利明《合同法》总则适用若干问题(三)
  [3]刘兰娟聂建明曾敬《浅析离婚案件债务处理的现状及几点建议》中国法院网
  [4]王波水《简析离婚诉讼中法院审理夫妻债务的不适当性》苏律师服务网
  [5]赵莉《建议修改我国第41条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春胜